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6|回复: 0

广东第一状元”莫宣卿考——陈泽泓(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6 10: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广州莫伟明 于 2023-2-6 10:13 编辑

     莫宣卿是否是状元
  莫宣卿为广东首魁天下之状元,似乎已成定论。清人屈大均述及广东之状元谓:“其卓然首魁天下者,在唐有莫公宣卿,在宋有张公镇孙,在明有伦公文叙丶林公大钦。然莫公记传无闻,张公遭国危亡,不幸遇变,林公以早丧,弗克建立。独伦公名重士林,德高朝野。”
  明人黄榆在着作《双槐岁钞》中云:“吾广大魁天下,实自宣卿始。”莫宣卿及第一事也见于明代诸儒之一些着作。着名文史学家今人商承祚为《广东历代状元》一书作序则谓:“我国自隋丶唐开科举取士以来,广东共出过九位文状元,即:莫宣卿,封开人,唐朝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同文说到:“广东的九位状元,经历各不同,如莫宣卿是最年轻的一位状元,被唐宣宗称为‘南方奇才’。同榜进士柳珪的贺诗曰:‘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可惜过早逝世,无甚政绩。其着作颇丰,多已失传,只在《唐诗》中收人其诗三首半和民间传抄的一些诗作。”
  至于旧《肇庆府志》《封川县志》《开建县志》称莫宣卿为状元,更是言之凿凿。如道光《封川县志》辑入知县温恭《重修东山文昌祠记》中有云:“封虽僻壤,然自汉唐以来,陈长孙为楚庭经学之先,莫仲节岭表大魁之始。”
  不过,对莫宣卿是否为状元也有不同见解,下举数处:
  新丶旧“唐书”,莫宣卿无传。清阮元《广东通志》虽有《莫宣卿列传》,
  本传收入黄志之莫宣卿传,谓莫宣卿“大中五年进士第一”,及《双槐岁钞》所说的“吾广大魁天下,实自宣卿始”。但阮志之《选举表一·制举丶辟荐》,有唐一代,共列 9 人,未有莫宣卿之名。而同书《选举表四·进士》则列广东唐代进士 35 人,收入莫宣卿,其名下云:“封州开建人,状元,台州别驾。”
  历代未有系统记录状元之集成大系,近年出版的《中国状元谱》“遍查古今群籍”而成,该书云:“唐朝科举史料缺载较多,许多状元的姓名已不得而知,就现存文献来看,唐朝有名有姓的状元共有 141 人。”此书中,未有莫宣卿之名,而且大中五年状元已榜上有人,即李郜(籍贯丶生平均不详)。此资料来源显然据自清人徐松之《登科记考》。《登科记考》卷二十二:“大中五年,进士二十一七人,又三人,状元李郜。诸科二十二人。”“制科莫宣卿。”又谓:“是年设科无考,制科第一,据此亦得称状元。”
  唐代设科取士之途,大要有三:(1)各学丶各馆出身的生徒;(2)各州县考选举送的乡贡;(3)由皇帝直接考选的制举。前二者属于常科,由礼部主考,只有后一者制科才由皇帝亲自殿试。
  白鸿儒《序》人收《全唐文》,据该文下款撰于唐乾符五年(878 年),此时距咸通九年只有 10 年,应是现存诸资料中较为可靠的了。
  白鸿儒其人,正史无载,其为封州刺史之事,见于道光《封川县志》职官,然《广东通志》《德庆府志》等职官丶列传均无其名,其生平无传可稽。
  对于莫宣卿及第情况,《序》中有三处述及:“大中五年,设天下士对策于大廷,胪传以莫公宣卿为第一”;“入郡序……试于有司,荐于大廷,对杨清问,首魁天下”;“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于朝,钦奉上敕为唐正奏状元莫孝肃公,祀以庙食”。此其后之文中,还有 “得非状元公神化之所感世耶”之句。
  由是观之,莫宣卿仍是由乡贡入试及第常科,之后又经殿试制科第一。所谓正奏状元之含义不清,但既要在死后敕封,似乎说明原来的“第一”也好,“首魁天下”也好,不见得是名正言顺的状元,从时间上说,莫宣卿死后才得到敕封状元,那么,莫宣卿离京省亲时,同科进士李珪赠诗称他“状元”,又作何解?
  白鸿儒所述莫宣卿科举之途。是“入郡庠” “试于有司,荐于大廷,对杨清问,初典翰林,未服官政”。
  唐之科举榜首称“状头”,俗称“状元”,不像宋以后那么严格,状元专指进士科第一。新丶旧“唐书”及新丶旧“五代史”等正史,均不载应考人“进士第一”或“状元及第”,这也是唐代难以考证状元资料的原因。加上唐代科举考试开设的科目非常繁杂,常科丶制科两类竟多达百数十科,这就使科举科目之夺魁者,与后来的状元有可能混淆。如明人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历代状元”载孙逖为唐开元二年状元,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则载李昂为开元二年状元及第,孙逖举手笔俊拔丶哲人奇士丶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等科第一人及第。可见孙逖是制科第一而非进士第一,故徐松《登科记考》取李昂状元说。因此,同年之中,出现两个状元的说法也不奇怪,问题是哪一个是真状元,即进士科第一名。按徐松所记,大中五年的状元是李郜,莫宣卿为制科第一,亦称“状元”,则只能说时人之移指说法,并非准确意义的状元。不过,李郜无籍贯丶无生平事略,虽说徐松应有所本,也难以考证其真伪。但是,如果莫宣卿是因制科第一而被称为“状元”的话,那么,他是不能称为岭南的“首魁”,先于他 39 年的唐玄宗先天元年(712 年),张九龄就得过才堪经邦科第一,这就是制科第一了。那么,为何没人称张九龄为状元呢?这就要联系到白鸿儒所说的莫宣卿后来被敕封“正奏状元”的因素了。
  较为可靠的证据应是莫宣卿同时代人的柳珪之《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及白鸿儒《莫孝肃公诗集序》。
  柳珪《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载于《全唐诗》。这首诗是在莫宣卿离京授台州别驾南下省亲离京时所赠,全诗为:
  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
  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
  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
  想到故乡应腊过,药栏犹有异花薰。
  柳珪其人史有可稽。徐松《登科记考》载:“柳珪:进士。《旧唐书·柳公绰传》:‘仲郢子珪,字镇方,大中五年登进士第。’《南部新书》:‘柳珪是韦悫门生。尝云:三十人,惟柳先辈便进灯烛下本。’按:珪及第后,应白敏中之辟。《樊南集·为河东公谢相国京兆公启》云:‘某第二子前乡贡进士珪,充摄剑南西川安抚巡官。’又有《为柳珪谢京兆公启》。”
  柳珪为莫宣卿同榜进士,莫宣卿状元之墓刻石还刻有他的一首贺诗:
  笔阵才交玉陛前,一声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当头列,笈里文章许世传。
  红杏殿中呈绣服,绿杨堤畔拂金鞭。
  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
  这首诗中“榜中姓氏当头列”一句,即可作“状元”佐证,可惜这首诗源出何处未得考证。
  《莫氏族谱》收有莫宣卿离京省亲南归时,白敏中赠诗一首:
  锦绣文章锦绣身,长安雷动满城春。
  九重黄甲终为贵,百镒兼金未足珍。
  台阁丝纶应舍旧,经筵保傅可图新。
  云何一点思亲志,化作岭南戏采人。
  此诗中二句,似也含有榜首及第之意。然则白敏中在唐宣宗大中五年(也即莫宣卿及第这一年)即被罢相外放,唐懿宗即位,他曾复召为相,但托辞足病基本不管事,固求避位不许。一年后,咸通二年(874 年),因求免去相位外任,不久即去世。莫宣卿生卒年虽无准确记载,但距封州刺史李邦昌请谥之咸通九年(881 年)不会相隔太久,莫宣卿省亲是奉命上任,也不会在家逗留太久,他离京时,白敏中应已去世,上述之诗不可能是白敏中所写,是否好事者因柳珪曾为白敏中门下而造出来的,也未可知。
  还有一种解释是今人林天蔚提出的,他根据《唐摭言》卷一丶《全唐文》卷三十三丶《唐国史补》卷下丶《册府元龟》卷六三九丶《唐会要》卷七十六所述,由于唐朝廷施行“思及远人,以宏教化”之政策,对岭南丶安南丶邕容等边远之道,指定名额,由地方推荐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谓之“贡举”,考录之士,皆试于殿廷,又名“制诏举人”。这种“贡举”,与一般进士只由礼部考取不同,与制科也不同。林天蔚认为,“从莫宣卿考取程序看,莫宣卿既试于有司,由地方政府送至京师,曾参加殿试,及第后即官翰林,似未参加‘吏试’,一切过程,与《全唐文》《册府元龟》及《唐会要》所述吻合,而廷试第一,故柳珪之诗题曰:‘莫仲节状元。’而此种‘制诏举人’可能引起徐松误为‘制科’,其实亦诸科之一而已。”这种解释比较合理,但必须建立在徐松判断有误的前提上,在未有确凿的论据之前,不失为一种比较符合情理的推论。
    来源2023-01-30  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 《广东文史网》  原载《岭南文史》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