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9|回复: 2

拯救莫家拳(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8 2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0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多少会莫家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2 12: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影视剧的助推下,洪拳创始人洪熙官早已家喻户晓。洪、刘、蔡、李、莫,是广东五大名拳,莫家拳正是与洪拳齐名的一大拳术。

  在莫家拳的发展壮大历程中,桥头镇是一个关键地区。莫家拳创始人祖籍在桥头,桥头又是莫家拳的盛行地,历史上“家家习拳术,辈辈出高手”,涌现了一批著名拳师和武进士,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目前桥头莫家拳逐渐式微,拳师全都年过花甲。

  举办训练班、出资赞助、筹建协会、筹办武馆……近年来,桥头镇村两级展开了拯救广东名拳的系列行动。日前,桥头莫家拳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怎么样把莫家拳的真功夫保存下来,而不是仅供表演的花拳绣腿?此问题牵动着各界人士的神经。

  辉煌历史

英雄好汉层出不穷


  夏日的晨曦洒落一地,桥头镇大洲村文化活动中心内,几个老拳师带着30多个中小学生在打莫家拳。白T恤、黑裤子、红腰带,或打黑虎拳、或踢旋风腿、或劈关公刀、或舞长龙棍,胸前的“莫家拳”三字抖动,这群老人孩子打得虎虎生威,有板有眼,引来众人围观。这是大洲村莫家拳培训基地的普通一幕。

  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主要流传在惠州、东莞、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并已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英国、美国等地区。莫家拳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起源于动荡时期,经常用于战阵,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招式狠辣,动辄取人性命,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莫家拳,腿法见称,有虎尾脚、撑鸡脚、穿心脚、钉脚、过门连环脚等10多种腿法名堂。

  清朝乾隆年间,福建少林寺慧真禅师南来广东,传拳给东莞县火岗村(现划归惠州市惠城区沥林镇管辖)的四莫(莫达士、莫清骄、莫四季、莫定儒),四人切磋琢磨,创立莫家拳派,即为莫家拳的第一代传人。火岗村莫氏是桥头镇大洲村莫氏的分支,拳法创成之后,莫达士等人在东莞一带传艺,桥头镇大洲村的莫龙富、石水口村的莫林等继承师法,成为第二代传人,由此莫家拳在桥头代代相传,迄今近300年,目前在桥头已经发展到第六代传人。

  今年67周岁的莫柏许,大洲人,被桥头人称为许叔,他是莫家拳第五代正宗传人,练得一身好功夫,先后在深圳宝安、茶山南社、企石莫屋、石排等地教习武功,1986年还被省、市体委录下武术套路录像作为教学材料,现在担任桥头莫家拳武术队总教练,给学生、青年传授莫家拳。

  “我13周岁开始学莫家拳,白天上课,晚上点着煤油灯练拳,还亲手抄写了《莫家拳棍谱》。那时候,几乎个个青年仔都练拳,就像大家现在打篮球一样,我们大洲村一个村就有3个武馆。”许叔说。

  尚武的民风,孕育了众多传奇故事,迄今还在桥头人口中流传。清末,青年拳手莫有仔,一脚定姻缘,把粗铁桩踢断,娶回赵家的千金;同在清末,桥头莫家拳传人莫黎胜,在香港用“冲天脚”把不可一世的俄国摆擂者打败,为国争光;光绪二年(1976年),武举人莫雄谋在皇帝面前应试表演刀法,不慎失手,大关刀落地,莫雄谋急中生智,一脚撩起80斤重的大关刀,继续舞动,皇帝震撼,把他钦点为蓝翎武进士,“魁星勾斗”的招式也得以创立。

  “到民国,抗战爆发后,众多莫家拳子弟纷纷加入抗战队伍。莫淦钦就是一个代表,上世纪80年代,他还当上了东莞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桥头莫家拳第五代传人、香港武术联会传统武术顾问莫德裕说。

  走向式微

一代名拳后继乏人


  莫家拳本是代代相传,但是许叔的儿子和孙子已经不会打拳了,他还一度十分担心那本《棍谱》该传给谁。“大洲村和石水口村是桥头镇内莫家拳最盛行的两个村子,现在功夫好的拳师已经很少了,剩下的也都是超过60岁的人。1986年,跟我一起被省、市体委录下武术表演录像的莫罗坤师傅也不在人世了。”许叔感叹说。

  桥头镇文广中心的李小汶说,据初步摸底,桥头全镇能称得上拳师的莫家拳师傅只剩下二三十人了。

  其实,不单单桥头如此,就连香港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莫德裕说:“上世纪70年代,我在香港莫家拳国术总会担任教练,平时都有二三十人来学习。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来学了,国术总会也名存实亡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的防身功能淡化,年轻一代学武兴趣大减,众多武术门类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莫家拳也一样。

  现在每到春节期间,大洲村表演麒麟舞,舞麒麟用的是莫家拳功夫,麒麟舞之后也有专场的莫家拳表演,敲锣打鼓、爆竹声声,甚是热闹。但是问题的严重性也正在于此,桥头莫家拳目前尽管招式还在,但是实战能力大减,逐渐嬗变为表演性质的“花拳绣腿”了。

  事实上,桥头镇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在申报莫家拳为省级非遗的《申报书》上如此陈述,莫家拳经过几十年演化,逐渐成为和麒麟舞融合在一起的表演活动项目,离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已经越来越远,并归纳了原因:第一,“文革”的冲击,使得莫家拳完全停练,莫家拳传人产生断层;第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但却使原生态的莫家拳,不但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还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

  拯救行动

成立协会筹办武馆


  大江东去,淘去的不仅仅是泥沙,作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的莫家拳也在逐渐落幕,该怎么办?桥头镇村两级、莞港两地同胞共同努力,拉开了一场拯救民间文化瑰宝的大行动。

  早在1986年,当国人还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物的时候,桥头区政府已经拨款2万元,在桥头文德中学开办了一个业余武术班,传授莫家拳。

  在桥头政府的支持下,桥头镇大洲村对莫家拳进行了大力的民间保护工作。桥头莫家拳武术队队长莫培桂说,2000年开始,大洲村恢复了中断几十年的培训基地,组织老师傅给年轻一辈传授拳术,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莫家拳表演和完善基地配套,从最初的3万元/年增加到2008年的18万元/年。

  2007年起,桥头镇政府开始把莫家拳向省有关部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在桥头第一小学成立培训基地给学生传授莫家拳。调查摸底、整理材料、构建保护方案、展开保护行动,经过系列的努力,日前,桥头莫家拳终于跻身省非遗名录,为后续大力保护取得了通行证。

  桥头的行动吸引了香港同胞的目光。祖籍桥头石水口村的莫德裕最近频繁往返于莞港两地,给桥头子弟传授更为纯熟的莫家拳。他说:“香港没人学了,现在桥头有人学,我不想让莫家拳失传,所以就回来交流交流。”

  李小汶说:“我们准备在桥头镇所有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普及莫家拳,只要感兴趣,人品还可以,都可以报名学习。同时,我们正在筹建莫家拳协会和武馆。协会9月份可以成立,武馆争取今年内开馆,这次武馆培训的是格斗型的莫家拳了。”

  破解难题

“关键在于给学员提供好出路”


  对于桥头的保护行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说,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同,武术遗产没有整体保护遗产生态的需要,可以通过学校、武馆这些机构来推广。先大量培养普通学员,从中发现好苗子,进而来重点培养,路子是走对了。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许智能说,关键是要保护好传承人,目前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都有补贴,市一级的传承人,市财政也将给予补贴。另外,桥头镇可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加入莫家拳表演和比赛,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时代变了,莫家拳的用处不大了,所以年轻人就不学了。那么现在大举保护行动下,怎么样来保证学员的积极性,进而提供足量的后备传人呢?广州市武术协会高级教练、广州市武术协会莫家拳会会长张国琛说:“关键是要解决学员的出路问题。有了好出路,大家才有学拳的动力。比如,我们林荫堂国艺院正在筹划几部关于莫家拳一代宗师林荫堂的影视作品,武功高强的莫家拳学员可以参演其中的角色,这就解决了出路问题。相对而言,桥头政府可以动员的资源更多,比如,可以成立一个奖励基金,给取得重要武术比赛成绩的运动员重金奖励的话,那么他们练习的动力就大了,也可以组织各类的比赛、表演。另外,还有两个重要问题是,一要使用规范教材,不要千人教千式;二要注意武德,打架斗殴绝对要严禁。”

  撰文本报记者曾德军

  实习生李善挥

  摄影本报记者苏仕日

  实习生李细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