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2|回复: 1

《封中史话》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4: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中史话》书选: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
七岁称神童
     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午)农历八月十七日,莫宣卿出生在岭南封州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蕨村。(另有一说他生在西村。现据明方尚祖《封川县志·高第传》记载为准,且蕨村背后有南山,正好应了莫宣卿诗“我本南山风”之句,更为可信)。生父莫让仁早逝,他是个遗腹子。母亲姓梁,因家境贫寒,孩子孤苦无依,带着孩子改嫁给开建籍人士莫及芝。及芝富有,是个忠厚长者,对莫宣卿也比较好,让他跟两个异母哥哥去读书。少年莫宣卿表现出异常的天赋,闻言即悟。手不释卷,过目成诵,七岁就能吟诗。有一次与众儿童玩耍,莫宣卿受到欺负和讥笑,愤而在沙中题诗:   
   “我本南山风,岂同凡鸟群?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诗出,众乡亲惊叹不已,传颂乡里,称为神童。
    
  十二岁选秀才
     宣卿稍长,就读于梁明甫先生门下。得名师指导,勤奋学习,才思大进。十二岁选秀才,名扬乡里。叔父莫让义帮助他在附近的麒麟山下,搭了一间草棚作书屋,排除干扰,专心攻读。他有一首《答问读书居》,记叙这一段自学生活: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洌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陈永正在有关论着中解释此诗,甚为详当,摘引如下:
    “‘麒麟’,山名。诗中用此语意相关,亦暗示着诗人的大志。麒  丶麟为古人心目中的‘仁兽’,象征祥瑞,也比喻才能杰出的人。诗人亦隐然以麒麟自况,他下决心,走的再不是一般的‘牛马路’了。他要读尽床头的万卷诗书,驾五龙而凌云直上。‘井汲’句,用《易·井》语‘井洌寒泉食’,王弼注‘洌’,洁也,居中得正,体刚不挠,不食不义,中正高洁,故井洌寒泉,然后乃食也’。诗中以井泉比喻自己的高洁,希望得遇圣明之主,能看到其‘寒洌’的美德。‘桂花’句,直书自己的怀抱,<晋书·邪诜传》载,诜自谓‘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支,昆山之片玉’。宣卿诗以景喻情,表明对科举及第的渴望。末句点出‘青云’二字,为全诗之结穴”。在简陋的草棚书屋中苦读,莫宣卿已奠定远大的志向,登科及第。

  十七岁中状元
     莫宣卿学业有成,“试于有司”,后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由地方政府送到京师,参加殿试。“对扬清问,首魁天下”,考取制科第一名,也就是中状元了。时莫宣卿年仅十七周岁,是岭南第一个状元,也恐怕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了。据阮元《广东通志·选举表)所列历代进士名单,宣卿之前广东有进士十九人,无状元。其中佼佼者张九龄中进士第二;又据《广西通志·选举表)广西第一个状元是唐僖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临桂人赵观文,在莫宣卿之后44年才高中,故宣卿亦两广第一个状元。以中国之大,中状元确实不容易,历史上两广只有状元18人。古代岭南文化比中原相对落后,唐武宗还规定岭南每科所选进士,不得超过7人,机会比中原各州少一半以上。在基础相对落后和朝廷歧视的情况下,莫宣卿能脱颖而出,就更不寻常了。这是他苦学成才的结果。莫宣卿中状元时,唐宣宗李忱十分器重这位南方才子,赐宴并赐诗:
   “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   
     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
     莫宣卿也有一首《及第自咏》:
   “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
     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
     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消。
     万金书寄南飞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此诗抒发他状元高中后的情怀和抱负,以及切盼鸿雁传书,让慈母共享他的快乐之情。 在被视为南蛮的落后地方,一个少年一举压倒全国众多的才子,自然轰动一时了。新科状元莫宣卿在长安游金街时,同科进士柳珪有诗纪盛:   
   “笔阵才交玉陛前,一声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当头列,笈里文章许世传。
     红杏殿中呈绣服,绿杨堤畔拂金鞭。
     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
     当年长安人倾城地涌上街头,万人空巷,争睹年轻的新科状元的热烈情景宛在眼前。
     《赋得水怀珠》
     《赋得水怀珠》收人《全唐诗》,是宣卿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在试场中作诗,为了应景切题,难免陷落俗套。而此诗写得非常真切优美,是试帖诗中难能可贵的力作: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蓣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莫宣卿自己,不也是一颗长川波底孕育着的明珠么?故乡的山青水秀给他灵感,得水怀珠。他的凌云壮志,赋与他真切的情感,使他一气呵成这一传世的优美诗篇。风景如画的家乡,郁郁葱葱的麒麟山,川流不息的渔涝河,故乡的山川灵秀,孕育了这位岭南第一状元。  

  京师十余载

     莫宣卿中状元后,任翰林院编修,赐内阁中书学士。莫宣卿的年代,处唐朝中后期。政局动荡不安,权力斗争激烈,翰林在中枢的政治斗争中处微妙地位。令狐绹自大中四年出任宰相,宣卿于次年中状元。看来令狐绹有意罗致莫宣卿于自己门下,而莫宣卿答诗虽有称颂之意,却表示婉拒。唐代翰林居官不同于大内官员,也不同于朝官,是介乎两者之间,具有宫官和朝官双重身份的特殊官员。当时翰林学士拟诏,称“内制”,用白麻纸书写;而中书舍人拟诏,称“外制”,用黄麻纸书写。“格君不用坏黄麻”,可见宣卿不愿追随令狐绹之意。这一来就堵塞了自己的仕途。莫宣卿虽有报国之志,然而他那种洁身自好和清高独立的性格,使他不能也不愿意适应当时各种权力的角逐和斗争,因而也无法抒展自己的才干,浪迹京师十几年,无甚建树。
     从莫宣卿这时期的另一首诗《谒张曲江祠》,可以看出他居京期间的感慨与无奈。
   “明明大节重于唐,太息中书位不长。
     有志格君安社稷,无心爱己计存亡。
     一轮金鉴千年照,半世良臣万古彰。
     林甫当年如未相,定教尧舜在明皇”。   
   在这里,莫宣卿借张九龄的身世和遭遇,抒发自己难展的抱负。
     在京任职十三年以后,莫宣卿深知自己不能适应京师的权力倾轧,不会有所作为,不如到地方上做点实事。于是上表陈情,恳求出任地方官员,以便供养母亲,他希望在地方官任上能出政绩。皇上嘉许莫宣卿的孝道,任命他为台州别驾(刺史副职)。对于莫宣卿申请离京,当朝宰相白敏中是很惋惜的,曾赋诗一首挽留:
   “锦绣文章锦绣身,长安雷动满城春。
     九重黄甲终为贵,百镒蒹金未足珍。   
     台阁丝纶应舍旧,经庭保傅可图新。
     云何一点思亲志,化作岭南戏彩人”。
     
  英年惜早逝
    莫宣卿再次回家乡接母亲,不幸未到任便病逝了,卒年史无详记。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朝廷为莫宣卿请封。唐懿宗降旨,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人祠封州乡贤祠。其家乡赐名文德。其年莫宣卿冥岁三十四,享年约三十岁。
     莫宣卿娶妻白氏,生有三个儿子。
    莫宣卿的生命太短促了,没有留下什么功业。唐封州刺史白鸿儒《莫孝肃公诗文集序》称其诗“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造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也”。称赞宣卿的诗文珍贵,风格自然,朴素而有生气。可惜传世太少,《全唐诗》仅留下:首
另两句,但仍可窥见诗人的才华,得到后人景仰。清诗人黄培芳《论粤诗绝句十首》,其第—首咏莫宣卿“莫子龙文健笔扛,南人初数士无双”。尽表仰慕之情。  
  影响弥深远
   莫宣卿是封州人民传颂的历史人物。他的家乡以状元公为荣,“公族子姓,言动气象犹有公之遗风,虽五尺童子,与夫田野愚夫愚妇,皆重公名,莫不喜谈乐道之”。他的民间传说很多,有的听似无稽,实则寄托着人民的良好愿望。
     莫宣卿在封州影响深远,推动了当年的学风。后世封州出过七十进士,其中莫天佑殿试取在一甲。一甲只取状元丶榜眼丶探花各一名。莫天佑若非榜眼,就是探花了。唐时还有宣卿族人莫休符曾任融州刺史,着有《桂林风土记》,后收入《四库全书》传世。
     莫宣卿墓在今封开县渔涝镇西村东坡上。文革时受破坏,近年修整复原。村民献出“浩劫”中暗地保存的墓刻石,有楹联:甲第生南国,箕裘启后昆”。

作者:陈乃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0 2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我又该信谁啊?
蕨村——西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