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27|回复: 4

莫氏历史名人(存档。代后慢慢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4 0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名人: 1 莫邪:春秋时期吴国人。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 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后人经常用干将、莫邪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   
2 莫修符:唐朝文人。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他所写的《桂林风土记》,很有文化价值,文才也很好。世传的佳作。   

3 莫仕睽:清朝广西平南人。参加太平军,清咸丰六年为刑部尚书。咸丰十一年升迁为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伍天将,任藩镇统官。曾处理外交事务,后来封为补王。同治三年发觉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在天京阴谋叛乱,与浙江的巡抚曾国荃暗中勾结,于是他当面指责李秀成,并带领军队将宋永祺从忠王府中抓获逮捕。天京陷落以后,他回家乡平南。逝世的时候有70岁。   

4 莫荣新:字日初,广西桂平人,莫宣卿曾孙莫平米后裔,行武出身。早年跟从陆荣廷坐镇梧州,担任广西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民国四年(1915年)担任桂平镇守使。民国五年参加护国战争,升为第三军军长。后来转任广东省广惠镇守使。民国六年任广东督军。后参加护法战争,曾经担任护法军政府代理总裁兼陆军部长。民国九年被陈炯明所逐,败回广西。  

5 莫矜:广西融水永乐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任中共融县支部书记,融县特支副书记,抗日挺进队政治指导员,中共桂黔边区工委书记,桂黔边区人民保卫团政委兼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北总队政委兼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柳州专署副专员、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冶金局副局长等职务。  

6 莫含:东晋左将军,穆帝很赏识他的才能,经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国家大事。后来被封为关中侯。   

7 莫琮:宋代的官吏,字叔方。仁和人。历经明、福两州官。他的品行相当高尚,并且教子有方。他有五个儿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俱登科。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是“燕山五宝”。   

8 莫友之:清朝时期道光举人,独山人。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精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工于诗,他的书法也很好,在当时与遵义的郑珍齐名,当时号称“郑莫”。著作有:《声韵考略》、《遵义府制》、《过庭碎》、《唐本说文木部芊异》。   

9 莫是龙:明代画家,字云卿,华亭人。后来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十岁就能写诗作对。擅长于书画,著有《石秀斋集》、《画说》等。   

10 莫宣卿:唐代岭南状元。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孝肃公莫宣卿生于广东封川(今封开县)风景秀丽的麒麟山下。  
  孝肃公名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父亲莫让仁,博学能文,母亲梁氏,生性贤淑。让仁公以放鸭为生,早卒,葬今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都尚村两野山。孝肃公是遗腹子,家贫,母子相依为命。  
  梁氏太君非常注重对宣卿祖之教育。孝肃公天性迥异,闻言即悟,过目能诵,故七岁时已熟读不少诗文,学会吟诗。一天,公与群童戏于河滨沙中。公遭戏弄,便吟诗道: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此诗一出,乡人大奇,传为神童。及年长,公就学于名师梁铭甫先生,自此才思大进,十二岁已举茂才(相当清代秀才),名震乡里。此后,公回家于麒麟山侧搭书室自学,决心排除世俗干扰,博览群书,致力精深。公有一首《答问读书居》描述当时寒窗苦读情况,诗曰: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有青云护。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公赴唐都长安应考,终于一举夺魁,成为我国自科举取士以来最年轻状元,也是广东广西两省第一个状元。公时年17岁。唐宣宗皇帝李忱为公赐宴,并赐锦衣一幅,以彰荣耀。他在宴上赐诗祝日:  

南方远地产奇才,  

突破天荒出草莱。  

神鲤跳翻三尺浪,  

皇都惊震一声雷。  

青云得路登科甲,  

黄榜标名负大魁。  

身着锦衣游帝里,  

邦人齐唱状元来。  
  唐制科举,一榜之首为状元,榜眼两名(取一榜两眼之意),没有第三名,以及第同年中的少俊者两名作两街探花使,探花使带领一班同年遍游名园。如有他人先折得已开牡丹或芍药,则探花要受罚。同榜之人先到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然后在曲江亭子宴会,最后在状元、探花带领下遍游京中名园。由于祖公及第,又身兼状元、探花二职,因此游园之时,万人景仰,盛况空前。满朝文武争相祝贺,同榜进士柳圭之贺诗日:  
         笔阵才交五阶前,一声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当头列,笈里文章许世传。  
         红杏殿中呈绣服,绿杨堤畔拂金鞭。  
         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  
莫宣卿有一首《及第自咏》诗述说夺魁后的喜悦心情,诗曰:  
         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  
         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  
         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  
         万金书寄南飞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莫状元及第后,出任翰林院修撰,又恩赐内阁中书大学士。不久,公还乡祭祖,假期后还京任职,无奈母亲梁氏嫌路途遥远,且不堪长安严寒天气,故未同行。多年来,公与太君相依为命,极尽孝道。公返京后,上表陈情,恳求出任南国地方官,以奉养母亲。帝诏准出为台州别驾(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市,别驾为州刺史副职,级别较司马稍高。)公奉旨离京时,百官相送,赠诗者甚众。柳圭的诗曰:  
         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  
         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  
         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  
         想到故乡应腊过,药栏犹有异花薰。  
白敏中的贺诗曰:  
         锦绣文章锦绣身,长安埋动满城春。  
         九重黄甲终为贵,百镒兼金未足珍。  
         台阁丝伦应舍旧,经筵保傅为图新。  
         云何一点思亲志,化作岭南戏采人。  
(九重:指皇宫重地;黄甲:翰林院书写诏书用黄麻纸,又称黄甲;百镒:重量单位;台阁:指朝庭中枢机关;丝纶:原指皇帝的说话,借指掌握传达诏书的人。)  
由此可见,朝庭上下,文武百官对公之孝行非常赞赏。  
        公回到故里,即奉母携眷去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葬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奉旨敕封公为正奏状元,谥孝肃,入祀封州乡贤祠。建国后之文化大革命时期,此墓作为封建主义的象征,被推土机推倒铲平,如今只能算作衣冠冢而已,但也赚去族人不少眼泪。  
  公虽然早逝,但短暂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公元配夫人白氏,生三子,长莫齐,次莫楚、三莫晋。莫晋公曾任怀州刺史。公故后,后人整理其文稿,辑为《莫孝肃公诗集》、时封州刺史白鸿懦为之作序(公元878年),称其文“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造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也。”(载《钦点全唐文》),可惜诗集现已失传。  
  民间传说:唐皇帝想吃南方土特产,公巧妙地将山上生长的薯莨(作染料用的植物根块,味苦不能吃)和大薯混煮给皇帝吃。皇帝吃得味苦难咽,公于是奏称广东地贫,百姓以吃此类食物度日,又不幸连年天灾,故民生因苦。最后,皇帝恩准免除广东三年征粮。  
  另,据说莫孝肃状元及第后,皇帝赐锦衣一幅,以彰荣耀。后世子孙支分东莞后,有一支在东莞桥头镇大洲乡立村。建村时,族人在村入口处建“锦衣世泽”石雕牌匾一幅。民国年间,日寇入侵。一日本军官骑马带兵路过此地,远见:“锦衣世泽”牌匾,知是民间纪念名贤所立,慌忙下马通过。此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为纪宣卿祖故居文德乡,镇人将新建的中学命名为“文德中学”。  
  莫孝肃一生虽然短暂,但其成就影响深远。尤其在推动南方文化事业方面,他打破了“南蛮”文化落后的偏见,大大鼓舞广东士子读书的凤气。(据查香港大学图书馆存有公元1863年出版之《莫状元》,惜无缘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9: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氏历史名人2(存档。代后慢慢整理)

11 莫君陈传  
  莫君陈,浙江归安人。据《中国姓氏汇编》记叙,莫氏的鼎盛时期是宋代浙江吴兴莫家,有“西河跳珠轩”的美称──宋代苏东坡的赞誉。  
  莫君陈乃宋朝进士,但他志趣高洁,不肯为官,并定居浙江吴兴授徒。由于德高才丰,多次被引荐也不肯为官,所以他很有名气。君陈出二子,长子砥,次子 ,也很有才名。 为永嘉知县时,廉政爱民,政绩显著,故民为之立生祠(祖传族谱:砥为永嘉知县,本说从《中国姓氏汇编》)。 又生伯 (族谱为“伯虚”),少怀大志,官刑部郎中、温州太守,后任常州知府,为官亦清正廉明。伯 又有三子,  
才华远播,各点进士及第,时称“莫家三英”。“三英”俱为官,长莫济,官宋朝司农少卿;次莫汲,官国子监正;三子莫冲,历明世长吏。到第五代,又出容,成就更大,官居宝文阁工部尚书。  
  浙江吴兴莫家,四代为官,五代闻名,是宋朝莫氏的鼎盛时期  12 莫永昌传  
  莫永昌为莫宣卿六世孙,讳之用,号建山,宋朝元佑六年(即公元1091年)进士,官封司户参军。司户大概是军队里的粮食调度官,参军大概相当于今天军队里的参谋,是将军的副手。  

  时宋金交战,天下混乱,宋室于建炎元年(即公元1127年)被迫南迁浙江杭州(时称临安)。莫永昌跟从高宗南渡,擢任南雄路判,居凌水,即现在之凌水驿,次年又迁居羊城清风桥。  
  公配李氏、万氏。李氏葬福建潮流港,公与万氏合葬羊城白云山,即今广州白云区金盘岭同旗峰。长子愚,出二子,即甲、丙,居番禺韦涌;次子鲁,迁南海西樵老村,出四子;三子钝,配程氏,出二子,即达、遗,居东莞蕉利。莫永昌一生忠君爱国,其后裔多人不忘恢复故土之志,有人纳粟助边,捐田地  
数倾,又有人上书《平边策》,终获朝庭赐官重用。  
    
13  莫登庸传  
  莫登庸,公元1527──1529年安南国王(今越南),原籍东莞中堂蕉利北坊,莫宣卿七世孙莫钝后裔。莫登庸先祖为蕉利渔民(因蕉利村在东江边,村里河道纵横,故村人以渔为业),父莫萍。清初李镜《见睫琐言》及清代邓淳编《岭南丛述》皆有对莫登庸原籍的记叙。  
    据清末探花陈伯陶编的《东莞县志》载,莫萍能文,萍乃漂泊不定之意,故莫萍为其戏名而已。莫萍于明朝正德年间流落安南国海阳道宜阳县古斋社,后生下莫登庸及莫橛。  
    当时安南国王黎浚,见莫登庸神勇过人,非常喜爱,便封他为天武王都指挥使。黎潆即位后,封他为武川伯。后来殿监陈 杀了黎潆,自立为王。登庸联合黎氏大臣起兵攻陈 ,杀了陈 之子及党羽陈遂,与群臣共拥黎潆之子黎椅继位。登庸因复兴黎氏政权有功,被封为武川侯。   
  1521年,登庸自称为太傅仁国公,统辖十三道水陆各军,左右朝中大权。翌年,黎椅因登庸专权而不满,潜逃到山西明义县依靠郑绥,登庸乃立黎椅之弟黎椿为恭皇。1527年4月,登庸自称为安兴王。6月,登庸逼黎椿让位,自封为太祖,改元明德,立子莫登瀛为太子。   
  1529年末,登庸让位给太子登瀛。翌年正月,登瀛正式即位,是为太宗,改元大正,登庸自称太上皇。1540年正月,登瀛病卒,登庸便立孙子莫福海(登瀛子)嗣位。是年十一月,登庸亲自与大臣到广西镇南关向明朝求封,明朝下诏封登庸为安南都统使,世袭。莫登庸于1541年8月病逝。   
  莫登庸废黎氏政权,即安南国王位,越南(安南)自此分为南北朝。莫登庸病卒后,莫氏宗室争权内拱,国势日衰。越南北朝莫氏政权跟南朝黎氏政权连年争战,凡147年。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莫氏宗室在高平被黎维禧赶到云南,莫氏势力结束,安南国全境重归黎氏。(莫登庸事迹,详见《安南通志》,清末东莞陈伯陶编《东莞县志》,《东莞史志》及《广东文史资料》)。  
14 莫伯骥传  
  莫伯骥(公元1877──1958年),字天一,东莞麻涌向北坊人,藏书家。莫宣卿九世孙莫辅裔。  

  莫生于清光绪三年 (1877 年 ), 幼年入县学 , 后毕业于广州公立医校。他自幼好学 , 博览群书 , 是清代末科广东府诸生之案首。为人治学严谨 , 文才出众 , 着书立说 , 名噪南粤,自负有状元之才。民初 , 莫荣新督粤时 , 曾任督府参议 , 并曾一度主编《羊城日报》 , 继而应勷勤大学之请 , 担任文史系 讲师。  
  伯骥存心济世,鉴于当年西医、西药新兴 , 毅然不惜耗资 , 在穗创办“仁寿西药房 ", 规模颇大。因善于用人 , 经营得法 , 销路畅广 , 药房历数十年之变幻而不衰 , 为当时同行中之佼佼者。当代中外驰名之西药巨头莫露梧 , 就是他当年提拔任用的代理人。至今 ,在省、港、澳还有他们经营下来的行业及其后裔。这是对引进西方医药治疗的一个贡献。  
  伯骥力主长子莫培越出洋学医。回国后 , 在广州西关自设一间“莫培越西医诊所 ",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治疗病人 , 卓有成效。诊所收费价廉 , 家乡兄弟到其诊所医病 , 给于诸多方便 , 对贫苦者 , 赠医赠药 , 连留医病床也不收费。抗战期间 , 迁往澳门 , 行医济世 , 治病救人。  
  伯骥一生酷爱藏书 , 曾在穗自建一座藏书楼 , 藏书最多时达 50 多万卷 , 自称 “五十万卷藏书楼主 " 。其藏书之富 , 版本之精 , 为当时羊城诸书楼之冠。他搜购古籍不惜重金 , 药房盈利多被作购书之用 。 一次 , 孔氏雪所抄文澜阁四库全书逾千册散出 , 莫以万金于天津赎回。大江南北书商偶有所发现 , 必将信自函告 , 因而能在 20 年间搜购五十万卷珍贵典籍。 1937 年 , 他的《五十万卷书楼书目初编》 20 卷书成 ,目载书五百种 , 为卷二万余 , 均为宋刻、元刻、明刻、清刻 等珍藏本。他更注重收集粤人遗着 , 许多藏书是研究广东历史的珍贵文献。  
  1937 年 , 日机轰炸广州 , 他举家避居香港。经过整理的1400 多箱书均遭浩劫 , 随身带走的书不过四箱 , 其著述原稿 50 种未付印亦尽遭劫难。失去之书有部分在广州附近平洲作废纸出售 , 其子辗转托人收回数十箱。 1940 年 , 续成《五十万卷藏书楼群书跋文》 , 包括经三卷、史三卷、子二卷、集七卷。书凡四百种 , 较初稿少约百种。已非昔比 , 但仍成大观。  
  莫藏书是以汉学家及近世学古者的观点来定其性质 , 这一见解得当时名学者的称誉。叶恭炜、容肇祖谓其《五十万卷藏书楼群书跋文》有五述三长。五述者 , 述人物的小传,述著书缘起、书林掌故文字及历史中迹考证诸子百家的专门学 问 ; 述书文侠篇、侠句 , 新奇隽水之文及传奇志怪等。三长者 , 一长为博证 , 事必考证 , 语必求因 ; 二长为校对 , 校传本之误一字之得 , 冰释理顺 ; 三长为明通 , 说古而不泥于古 理有独及必求通今。其《跋文》对我国图书馆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伯骥还热衷于培育人才。他创办了“麻涌乡立古梅高等小学校”, 这是清朝办洋学堂在东莞县内最早开办的其中之一所。他在任校董期间 , 悉心策划教务 , 不吝重金延聘良师 , 培充英才。离校后 , 他还关怀各届毕业生 , 学业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 或起用安置在“仁寿西药房”工作。因此 , 七乡中置身于戈药行业者 , 大不乏人。  
  伯骥洁身自爱。广州沦陷前夕徙居澳门。晚年双目失明并患瘫痪症。主室之年 , 犹关心国家大事 , 常叫左右读报给他听。于 1958 年病逝于澳门 , 享年 81 岁 。  
  莫伯骥是现代史上伟大的收藏家,他开办之实业对广东医药工业之发展有一定贡献;他收藏的书籍对研究广东古代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氏历史名人3(存档。代后慢慢整理)

莫高阳 发表于 2011-8-24 09:46
11 莫君陈传  
  莫君陈,浙江归安人。据《中国姓氏汇编》记叙,莫氏的鼎盛时期是宋代浙江吴兴莫家,有“ ...

15 莫月鼎  道教神霄派在元代的主要传人。关于他的名字、籍贯及生卒年,诸书记载不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曰:"月鼎真人姓莫氏,讳洞一,字起炎,浙西較川人"。以延佑庚寅(查延佑无庚寅。庚寅为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卒,卒前书偈曰:"七十四年明月,也曾阴晴圆缺。今日大地光明,三界虚空透彻。"书毕,端坐而逝,颜面如丹。宋濂《莫月鼎传碑》谓:讳起炎,入道后,更名沾乙。自号月鼎;湖州月河溪人,于庚寅之次年(1291年)正月逝世,寿六十九。王逢《莫月鼎法师道行录》称:讳起炎,字月鼎,吴兴人,生于宝庆丙戌(1226年),卒于至元甲午(1294年)。《苏州府志》则言其为苕溪人,《浙江通志》说为钱塘人,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四三则曰为归安人,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又称其为湖州人,殁于苏州。以上记载纷纭歧异,莫衷一是。  
          莫月鼎出身宦族,祖、父在宋时皆为显官。幼习科举,三试不利,乃弃家为道士。初入四川青城山丈人观,从徐无极受五雷法。又闻南丰邹铁壁得王文卿斩勘雷书,秘不外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九天雷晶隐书》。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六合。虽喜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因此名重当时。对此,《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亦曰:"生而聪慧,英敏过人,酷 法神仙家之说,乃与同郡西聎沈震雷真人,同师事铁壁邹真人,得侍宸王真君《九天雷晶隐书》,由是名著当时。至若会稽混融韩公,钱塘杨和玉蟾川诸公,望重当代,为道法所宗,皆炷香座下,由是道法愈重。真人落魄无家,随所寓而止焉,求其道者甚众。往往遗世绝俗离伦,饮酒辄醉,自乐天真。其接门人多致叱咤,试其诚怠之心而进止之,有不堪者中道而废。"  
        据宋濂《莫月鼎传碑》言,宋理宗宝佑戊午(1258年),浙河东大旱,马鸾方守绍兴,迎至月鼎 ,鼎建坛祷之,雨立至。理至闻之,赐诗一章,谓其神仙。《苏州府志》亦说:"精于持练,动与神合,时愤世嫉邪,托狂于,笔涂墨,出诡秘语,人莫能晓。宝佑秋,越守马光祖致之祷雨,雨应声至。 赐诗赞。"  
入元,世祖至元己丑(1289年),遣御史中丞崔緒求异人于江南,物色获之,世祖召见于滦京内殿。问曰:"可闻雷呼?"月鼎对曰:"可。"即取胡桃掷地,雷应声而发,震撼殿庭,世祖为之改容。复命请雨,雨立致。或谓令祈雪,立验。世祖大悦,厚赐之,不受。寻有旨俾掌道教事,则以老耄辞。遂给驿南旋。于是踵门求授道者益众,有疾患求治者,或书符书与之,或嘘气授,"无不立验",人常称之为"莫真官"。世祖至元末逝世于苏州。所得王文卿秘籍,一如邹铁壁,不轻授人。得其传者,唯王继华与潘无涯。"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云,而玄真尤号特 "《仙鉴续编》亦记载曰:"至元丁亥(1287年)被召赴阙下,符法阐扬,雷雨在指顾之间,一时名动京师,奔走后先者如云如堵,有不远千里及门而求道者,有奉束脩五十缗,师受之。一日袖之而去,遇洒肆陋者乃入,见贫寒者济之,有老病孤弱者必以物与之,及晡而还缗皆罄矣。门人中有道材法器者,辄循循  霆之奥,发扬底蕴,开示来学者多矣。使者一符形,每授门人,各有不同,是乃真人自立法以证派源,考其玄微,同归一致。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来,惟真人与西埜沈真人二派,支流衍迤,盛于西江,昌于东吴,扶教泽民,莫有甚焉。"
        莫月鼎之后,“五雷道法”曾在道门广为传授,但后来却成为正一派的雷法至宝,是掌门正一真人的专用法术。
16  
莫伯治 (1914 一 -2003), 东莞市麻涌镇麻一村向北坊人,莫宣卿九世孙莫辅裔。中学时就读于广州南海中学 ,1936 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工程院土木建筑系 , 是当代中国建筑界一位引人注目和受人尊重的建筑家 , 早年做过修筑公路等土木工程方面的事活 , 建国后专注于建筑设计。  
  1958 年 , 莫伯治设计的广州北园酒家建成。  
  那完成 , 板式建筑、带形窗、玻璃幕墙、花格墙、不对称的高低错落的布局、没有附加的简洁的体型等 , 又一次引起全国建筑界的注视 , 人们纷纷南下取经 , 并以这些岭南的新建筑为“窗口”, 打探境外建筑的做法和动向。这一时期莫伯治的作品也很突出 ,特别是广州矿泉别墅和白云宾馆 : 白云宾馆高 33 层 , 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的中国现代高层建筑。  
  在新时期 , 莫伯治更是佳作迭出 , 突出的有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等 , 直到不久前落成的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及广州艺术博物院。  
  莫伯治的创作生涯有一个令人惊异的情况,就是他的作品获奖率相当之高。 1993 年 , 中国建筑学会在它成立 40 周年之际 , 宣布对 1953-1988年间全国 62 项建筑设计授予“优秀建筑创作奖 ", 对 1988-1992 年间全国 8 项建筑设计授予“建筑创作奖”, 这两个奖项中莫伯治的作品占了 7 项 ( 其中白天鹅宾馆是莫伯治与余 + 南合作主持设计的),占总数 70 个获奖作品的十分之一 , 莫伯治是这次颁布奖项中获奖项最多的建筑师。  
  1995年莫伯治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 年他获得第一届梁思成建筑奖。  
  唐代诗人有一名句 : “红豆生南园 , 春来发几枝。”时隔 1200 年 , 众多优异的建筑作品出现在岭南 , 它们像红豆一样缀着南国大地 , 莫伯治在这中间作了很大的贡献 , 人们称他和他的作品是“岭南建筑之光" 。  
  莫伯治曾任广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建筑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先生 , 于 2003 年 9 月 30 日在广州逝世 , 享年 91 岁。  
17   
莫擎宇(1880一?),字柱一,东莞麻涌镇新基村人,一说为东莞中堂镇蕉利村人,北洋政府委任为广东省省长,陆军上将军衔,莫宣卿九世孙莫辅裔。父为秀才,教书为生。莫亦中秀才,旋入广东黄埔陆军武备学堂,后官费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后,任职广东督练公所。民国成立时任营长,随军北伐后升任第一团团长,隶潮梅镇守使马存发。二次革命失败后,投靠龙济光,率部驻守潮汕。1916年春,参加护国讨袁,将龙济光部属马存发驱逐,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莫任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陈德春(原第二团团长)任第一师师长,旋与汤廷光舰队联合反袁。6月,袁死,黎元洪继任总统,莫被北京政府委为惠潮嘉镇守使,辖25县(实15县)。1917年,莫投靠段祺瑞,由北京政府委为广东省省长兼军务会办,莫即奉命对护法军政府作战,组织讨粤军,任总司令,段派臧致平任副司令。臧系为北方军队,由福建开潮梅地区助莫作战。但因莫部人员不懂北方语言,到臧部当向导时,被臧部打了耳光,两部发生龃龉。及臧访莫,莫竟不起,臧拂袖而走;由此,臧莫之间隐存嫌隙。时旧桂系军陈炳琨任广东督军,分兵两路攻莫,一路为沈鸿英,一路为刘志陆。臧致平军拒不助战,莫军大败,逃往福建鼓浪屿。因缺乏粮饷,部下星散,遂出走香港营商,结束政治军事生涯。   
18   
莫党(1934 - ),东莞麻涌镇新基村人,著名的物理学家。祖父莫擎宇,民国初任潮梅镇守使,广东军务会办,陆军上将军衔。父亲莫楚材,母亲蓝静素。  
莫党年幼时在广州和香港生活,1952年成为广东省高考状元,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年又以全优成绩毕业,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76年调回广州,先后在广州市玻璃搪瓷研究所和广州市轻工研究所工作。1979年调入中山大学物理系工作。1984年—1990年任物理系主任。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国家教育委员会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是省政协委员和科协委员。自大学毕业后莫党已发表了90多篇论文,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椭偏光谱、固体光学性质、光折变晶体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他和他的学生在世界上首创开展半导体离子诸如的椭偏光谱研究和创立分数微分谱方法,为发展和推广我国椭偏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写的《半导体材料》一书于1963年出版,后被指定为全国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他研究成果累累,曾多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他还被选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被美国纽约科学院任命为该院成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氏历史名人4(存档。代后慢慢整理)

本帖最后由 莫高阳 于 2011-8-24 10:04 编辑
莫高阳 发表于 2011-8-24 10:02
15 莫月鼎  道教神霄派在元代的主要传人。关于他的名字丶籍贯及生卒年,诸书记载不一。《历世真仙体道通 ...


19   
莫伯伊,东莞麻涌镇向北坊人,莫伯骥堂兄,《羊城日报》创办人,报界公会会长,广东谘议局议员,清末维新派人士。  
1902年1月(光绪二十八年),《羊城日报》创刊,发行人莫伯伊,为保皇党外围报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维护行业利益,广州新闻界的头面人物莫伯伊等人发起组织广州报界公会,会址设在十八甫新街,莫伯伊任报界公会会长。  
清末政府在1909年成立广东谘议局参政,史称“维新立宪运动”。当时谘议局自行选出五个审查会,所有议草,必须经过其一审查会审查后,才交大会议决。这五个审查会是1) 财政15人 , 会 长 莫 伯 伊 ;(2) 法 律 13 人 , 会 长 陈 炯 明 ;(3) 庶 政 13 人 , 会 长 邓 承 耆 ;(4) 请 议 13 人 , 会 长 区 达 名 ;(5) 资 格 5 人 , 会 长 黄 有 恭 。  
1910年,《佗城日日新闻》在广州出版,简称《佗城报》。《佗城报》与《公言报》站在一起,与《羊城晚报》处于对立地位。《羊城晚报》编辑人莫伯伊把持的报界公会,曾以“济恶流毒社会丶包庇匪徒丶破坏赌禁丶扰害公安”为由,呈报清政府,要求取缔。1911年4月5日(辛亥三月初七)与《公言报》同时被勒令停版。  
宣 统 二 年 ( 一 九 一 零 年 ) 广东谘议局 的 临 时 会 议,商 议 「 整 顿 粤 汉 铁 路 」 与 「 筹 抵 赌 饷 」 两 事 。议 员 莫 伯 伊 指 出 提 议 理 由 有 二 1) 商 办 广 东 粤 汉 铁 路 公 司 为 粤 东 公 司 之 巨 擘 , 若 不 设 法 维 持 , 则 资 本 家 引 为 车 鉴 , 足 碍 实 业 前 途 之 发 达 。 (2) 粤 路 历 史 , 初 向 美 国 人 争 回 , 岑 ( 春 暄 ) 前 督 主 张 抽 捐 , 作 设 官 督 商 办 , 粤 人 洒 几 多 热 血 , 投 几 多 金 钱 , 始 达 完 全 商 办 之 目 的 。 今 全 路 未 成 , 资 本 将 罄 , 设 非 早 为 改 良 , 期 股 无 从 开 放 , 邮 部 必 重 申 官 督 商 办 之 议 。在 五 月 二 十 七 日 「 粤 路 问 题 」 的 第 二 读 会 , 议 长 派 定 议 员 六 人 ( 陈 炯 明 , 沈 秉 仁 , 邓 家 仁 , 邓 承 耆 , 梁 国 詹 , 莫 伯 伊 ) 为 粤 路 公 司 章 程 起 草 人 。  
宣 统 三 年 ( 一 九 一 一 年 ) 广东谘议局的 临 时 会 议,张 呜 歧 总 督 提 出 「 另 筹 钜 款 , 改 编 特 别 巡 警 」 议 事 一 件。议 员 莫 伯 伊 说 : 改 编 特 别 巡 警 , 绝 对 的 赞 成 ; 另 筹 钜 款 , 绝 对 的 反 对 。 并 详 细 申 述 其 理 由 。 议 员 骆 鸿 翔 等 相 继 发 言 , 皆 支 持 莫 议 员 的 意 见 。   
民国成立后,莫伯伊任中国同盟会广东支部干事。  
20   
莫纪彭(1885—1972),字宇非,曾用名莫侠仁,东莞高埗人,莫宣卿八世孙莫遗裔。17岁入东莞师范学堂,曾创办《东莞旬刊》,倡导民族主义,宣传革命,为县令所查禁。后与黄侠毅等组织“醒天梦剧社”,在莞城丶省城等地演出《熊飞起义》丶《袁崇焕督师》丶《张家玉会师》丶《拿破仑血战欧洲》等历史剧,深受群众欢迎。孙中山特派黄鲁逸来莞邀往香港演出,场场爆满。1909年,他由冯自由丶谭民三介绍入同盟会。1910年,莫纪彭与倪映典丶方楚囚丶朱执信等在穗发动庚戊新军起义,因事泄失败。l911年辛亥3月29日黄花岗之役,莫纪彭担任先锋队第三队队长,亲率队员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占领观音山阵地,巷战达旦。民国建立后,莫纪彭与刘师复等创办“心社”。后在程璧光海军总长麾下任海军秘书,及任省长公署秘书等职。陈炯明叛变,纪彭非之,后去香港办《大同报》并任主笔。抗战时期,他转赴重庆,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修。抗战胜利后回穗,重建粤东女子职业学校于广州,并创办霭文中学。解放前夕去了台湾,1972年7月27日病逝于台。着有《中国国民党史》丶《秀园诗稿》丶《同盟会南方支部之干部及庚戌新军起义之回顾》丶《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血战军记》等。莫书法纯熟,亦岭南大家。  
(另,台湾知名人仕李敖向记者透露,目前他正在倾力创作又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名叫《第73“烈士”》。书中的主人翁名叫莫纪彭,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当年他也曾参加黄花岗起义,但比72烈士幸运,逃脱了性命,直到90岁才在台湾去世。李敖说:“最近我发现一幅很有趣的历史照片,合影地点是抚顺战俘营,照片上有三个人:一个是末代皇帝溥仪,一个是把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来的冯玉祥将军的部下鹿锺麟,还有一个是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战士熊秉坤。而当年莫纪彭也曾被关押在抚顺战俘营,通过他这个革命党的眼睛,我将记叙这一段很有意义的历史片断。”和《北京法源寺》是通过法源寺来写历史一样,通过黄花岗第73“烈士”,李敖写的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创作历史小说的同时,李敖说,他仍在进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整理工作。)  

21   
莫玖(1655-1735年)又名绍原,广东最早旅居海外的华侨之一,17—18世纪越南着名的华侨领袖,越南河仙镇的开拓者,雷州市白沙镇东岭村人(古称海康县)。出身贫寒,胸怀大志,明亡时,飘流海外。康熙十九年(1680),莫玖“不服大清初政”丶“不堪胡虏侵扰之乱”,出国到真腊(柬埔寨)的南荣府。当地国王见他勤劳勇敢,有创业精神,便把经商贸易的事情委托给他办理,并任他为“屋牙”(相当府尹)。当时,真腊与邻国经常发生战争,莫玖所经营之地常遭侵扰,他便离开南荣府,到濒临暹逻湾的忙坎(今河仙地区)招集流民落户垦荒。相传他在危难时夜梦故土河仙指引于此创业,因名其地为“河仙”。1708年,越南阮氏强盛,不断向外扩张,而柬埔寨国势已衰,莫玖也知真腊非久依之势,便上书阮氏集团“求为河仙长”,阮主福凋“嘉其忠诚”,封莫玖为河仙镇总兵。经他20多年的惨淡经营,河仙地区终于变成人烟稠密丶外贸发达丶经济繁荣的港口,欧洲人称为“港口国”。雍正十三年(1735),莫玖病逝,其子莫天赐接任河仙镇都督,进一步建设河仙,使河仙外贸更加发展,经济更为繁荣。莫玖子孙三代,为越南阮氏开疆拓土,立下殊勋,阮氏王朝特颁诏在河仙屏山麓修建“忠义祠”纪念。由于莫玖创建河仙镇功勋卓着,被安南王诏为女婿,且封为河仙候;死后,又被追封为开镇上柱国大将军武毅公,当地华侨尊称为莫太公。他的事迹载入周一良主编的《世界通史》及越南史书《大南实录》。 越南南部胡志明市,有一条街道名曰莫玖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23莫翠峰(1510—1566年)原名莫朝玉,祖籍广东封开,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834—868)的第十八代孙,其父莫郭显是来连山定居的一支莫姓始祖。  
  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陈摩人20世纪60年代在连山作壮族社会调查时发现,今吉田镇太阳村的《韦氏家乘考》中有莫翠峰业绩的记载:“翠峰……为千长,遇贼堵剿有功,为众所服。至十年,甲里长联名呈请督抚,札给翠峰为土官。镇守连阳怀贺诸地二十余年,遇贼堵剿,连服三百三十大捷,厥功伟矣。”  
  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有莫朝玉传:明代莫朝玉字翠峰,宜善肖村人。秉资颖异,博学多才。嘉靖六年,流寇为患,程山官兵不振(程山,旧邑山,即今连山司城)。玉勇倡民团,龙南、英梅、鲩鱼岭诸贼次第剿平,总兵官闻于朝,授武略将军,俾捍闾里,命甫下,无疾而逝。乡人感其功德,立庙程山,至今祀焉。  
  莫翠峰娶了当地壮族土官陆父诞的女儿为妻,又承袭了岳父的官职。他能承袭岳父的土官之职,不是靠世袭,而是靠他为地方作出贡献而取得的。因为陆父诞死于嘉靖三年(1524),当时莫翠峰才14岁,不可能如此早婚。陆父诞死后7年的嘉靖十年(1531),甲里长才联名推举呈报督抚批准后莫翠峰才继任土官。此时莫翠峰已21岁,他16岁起倡导民团,东征西剿,使贼乱遂平。20世纪40年代末的连山班雅《莫氏族谱》(手抄本)对此有较详的记载:莫翠峰首征龙南,杀其贼首黄廷光(一说亚延、亚光)、蔡亚六等;次征英梅二水岭,擒获贼首冯友荣、冯友贵等;又征粤西流入枫村鲩鱼岭的强贼数百,捉获其贼首刘亚六等。”  
  当时的程山县丞根据他的功绩,申奏朝廷,初钦赐为奋勇云骑校尉,随邑带兵协镇。3年后即嘉靖九年(1529),因贺县英德二县刺史申奏有贼作乱,朝廷命莫翠峰率兵征剿,遂得平定。嘉靖四十年(1561),明世宗敕封莫翠峰为武略将军,兼理连(连山、连县)阳(阳山)怀(集)贺(县)英(德)清(远)七属军务。由于莫翠峰镇守地方得力,使得连山壮族地区得到安定。他在受朝廷指派“征瑶”的过程中,能采取招抚的办法,招抚当地沈、房、邓、大唐、小唐等五姓瑶民定居,避免了对瑶族同胞的更多追剿杀戮,使壮瑶两个民族得以友好相处,休养生息。这五姓瑶民,后来常与莫翠峰的后裔认“同年”。80年代初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三莫翠峰诞辰举行祭祀时,五姓瑶民的后代还参与祭祀活动,常与莫氏后裔说:“侬公太(祖先)是你公太招来的,侬是兄弟啊!”  
  莫翠峰不仅使当地得到安定,更重要的是促使了连山壮族的发展。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他是汉族人。目前广东省封开县的莫姓是汉族,自其始祖莫让仁、二世祖莫宣卿至莫翠峰的历代均有名字可查考:宣卿—齐(纯)—如梓一法一建—永秀—其奉一宗舜—天裕—定绌—晁—典—暗—偶—南昌(贵一)—明森—安卿—郭显—朝玉(翠峰)。由于他娶了壮族土官的女儿为妻,其后代沿袭了壮族的语言风俗习惯,从而使这支莫姓同化为壮族。莫翠峰又将朝廷给他的赏银,购置了大批田产,给宜善九村十甲黎民百姓耕种,使连山壮族的生产力得迅速发展。因此,他在宜善九村壮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当地百姓为他在程山(旧县治,今永丰司城街)、班雅(连山莫姓始居地)建了两座“武略将军庙”,塑立了文、武、坐、行四尊塑像。  
  莫翠峰之后,连山壮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载:“万历十一年……壮民悉雉发去环,服礼教,习儒书,与齐民齿,今无壮类矣。”这是当时统治者的观点,认为壮族在接受了汉文化教育,改变了服饰,便被汉族同化了。事实上连山壮族一直还保留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壮语北部方言连山土语,而作为民族另一特征的风俗习惯,也不保留了本民族原来的特征,只是与当地汉族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参与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调查时发现,目前在连山会讲壮语的32个姓氏中,不少姓氏祖先均是汉族,是到了连山之后,与当地壮族通婚,或是给有女无儿户的壮族做上门女婿,以后便逐步同化为壮族。如福堂黄姓、加田谢姓、小三江陈姓等。  
  由于莫翠峰奠定了连山壮族安定、发展的基础,所以当地地方官员对他都很敬重,宜善巡检司司主高维翰曾为武略将军庙题联:“草莽未平,百载但凭三尺剑;乡邦既莫,千秋永赖一戎衣。”道光十年(1830)五月一日,连山绥瑶直隶厅太守蔡天培抵司城拜谒了武略将军庙,一年后,他专门给武略将军写了一篇铭文,赞扬莫翠峰的功绩,并题联一副:“边绕烽烟,幸有奇勋垂往代;孤城靖旭日,惜无善政负兹乡。”  
  由于莫翠峰在连山壮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其生平载入今修的《广东省志人物志》。   

24   

莫晋 1761年-1826年。会稽人,字锡三,一字裴舟,号宝斋,清乾隆六十年(1795)恩科王以衔榜,榜眼。授仓场总督。「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三十:嘉慶三年(1798年)五月二十日(癸未),以翰林院侍講莫晉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編修辛從益為副考官。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 松江府学明伦堂刊行宋如林修,孙星衍、莫晋纂《松江府志》(八十四卷首二卷、图一卷)。道光元年辛巳仲冬刊黄宗羲《 明 儒 學 案 》 一 書。 1822年(道光二年乙酉),以仓场侍郎莫晋奏事妄言,硃批驳斥,降内阁学士。   

25莫雄(1891-1980)广东英德人。16岁加入同盟会,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在国民党中有“莫大哥”之称,曾任许崇智部11师长,与蒋介石共事多年,有生死之交。但蒋介石借廖仲恺被害之机,逼走老上司许崇智,也趁机缴了莫雄师的械并予遣散,莫雄极端不满。以后曾两次参与张发奎反蒋行动。1930年,莫雄通过宋子文在财政部谋个闲差,某次在上海时巧遇原11师政治部主任刘哑佛,此时刘已是中共特科成员,在刘哑佛的介绍下,莫雄认识了共产党员项与年。(去年,cctv曾播过一部电影《英雄无语》,于荣光扮演的男主角原型就是项与年。)莫雄曾向李克农提出加入中共,但李克农没有接受。1933年,因杨永泰的推荐,蒋介石任命莫雄为江西德安专员兼保安司令,在此任上,莫雄做了一件关乎后来中国命运的大事。当时蒋介石在德国顾问指导下制定了一个庞大的《铁桶合围计划》,准备一举歼灭中央红军。因为庐山正处于德安地区,所以莫雄也破格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获得了详细的计划,该计划约有三、四斤重,内有“围剿”总动员令、各种图表、150万兵力的具体部署、各战斗队的进攻路线、日程安排、战斗序列、“剿共”守则及蒋介石的语录等,每份文件上都打上了蓝色的“绝密”字样,并编排了序号。莫雄尽管知道计划一旦泄露他必死无疑,但依然义无返顾的派早已安排在他司令部里工作的项与年把计划交给了中共中央。项与年为了安全,敲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冒充乞丐,历尽艰辛,从德安跑到瑞金把计划交给了周恩来。中央三人团据此做出了突围转移的决定,并在敌人铁桶合围之前跳出了包围圈。很多回忆录中曾提到长征的决定很仓促、很匆忙,很多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等事先一点不知道,原因就在于此。  
抗战爆发后,莫雄曾任七战区第二挺进纵队司令,顺德县长,韶关专员等职。解放后,叶剑英南下主政广东时毛泽东特意叮嘱要找到莫雄并安排工作,56年国庆,李克农副总长派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项与年专程接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莫雄进京参加国庆典礼。莫雄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80年2月病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