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60|回复: 8

莫家先祖甲第开南粤 千年繁衍族人遍桥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2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肆拾贰期     抚宗族之今昔 展东莞之史貌
    源志
    东莞莫氏源自河北莫阝城
    莫姓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姓氏考略》与《三郡记》所载,莫姓主要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上古帝颛顼造莫阝城(今河北省任丘),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在桥头《莫氏溯源》记载中,唐大历年间,莫藏用携带亲属家人由湖北江陵移居广东肇庆封川(今封开)金缕村;因如今广东莫姓绝大多数是莫藏用后人莫宣卿的后裔,故尊莫宣卿为广东始祖;莫宣卿第八世孙莫遗(肖叟)于宋代时从广州迁居东莞莞城莫家岗,后迁中堂蕉利;莫遗第二子莫猛后人于元、明期间,先后移居大朗莫岭头、桥头岭厦与大洲等地。
    今志(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桥头镇四分之一人姓莫
    据桥头《莫氏溯源》记载,广东莫姓绝大多数是莫藏用后人莫宣卿的后裔,只有少量来自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恩平、廉江、阳春、惠州、茂名等地。东莞自莫遗始迁以来,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目前在东莞居住的莫姓人口超过了3万人。主要分布在桥头、厚街、麻涌、中堂、高埗、塘厦、茶山等镇区。在东莞桥头,莫姓人口最多,有8000多人,占了全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也是东莞市莫姓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居住在岭厦、石水口、大洲等村。
    姓氏之旅
    莫氏祖先在唐时已入粤
    东莞莫氏一世祖莫肖叟的坟墓就在茶山卢边村。可惜目前在茶山的莫氏族人为数不多,我只能去远到与惠州接壤的桥头寻找,因为桥头的莫姓人口占了桥头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占了全东莞莫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众多,莫姓分布在桥头岭厦、石水口、大洲等村。所以对于莫氏起源的追溯,最省事的方法是从《桥头百姓考研丛书之一·莫氏溯源》里寻找。据记载,莫姓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主要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今河北省任丘)。定居在莫阝阳城的颛顼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便尊他为始祖。
    与其他姓氏相比,莫姓入粤时间非常早,并且不经过珠玑巷。还是在大唐大历年间,有一个叫莫藏用的人就携带亲属家人从湖北江陵乘船而下,路经河南、湖南、广西梧州,最后到达广东肇庆封川(今封开)金缕村定居。然后让人想不到的是,很多年后,他并不是莫氏的广东始祖,被莫氏后人“尊称”为广东始祖的是莫宣卿。
    或许是如今广东莫姓绝大部分是他的后裔,或许是他名声太大了世人有上接名人之习……这些都无法改变现在莫姓后人尊称莫宣卿为始祖的事实。
    南粤首现状元震京都
    年仅17岁,廷试第一,钦点状元……“甲第开南粤”,多么意气风发,莫宣卿不仅是广东第一个状元,还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当时唐宣宗李忱都十分喜欢这个少年英俊的南方才子,并赐宴题诗曰:“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但如明代黄瑜著的《双槐岁抄》中所说一样:“吾广大魁天下,实自宣卿始”,足矣。
    出生在一个落后山区封川的莫宣卿能以未冠之年高中状元,让人惊奇。或许这可以在著名学者罗香林的《中原文化的南下与广东学术思想的发展》中找到蛛丝马迹。中国古代陆路交通不便,主要靠水路运输。当时广东与中原的交通由长安经汉中沿汉水至洞庭湖,再沿湘江溯江而至粤桂交界。因而中原的学术文化由西江流域向广东内地传播。握有西江要冲的苍梧(今梧州市)、封川(今封开县)遂成为学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心。封开自汉代以来,先后出现了陈钦、陈元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状元莫宣卿的出现也是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从肇庆到广州,再从广州到东莞,莫宣卿第八世孙莫遗(肖叟)在宋代时来到了莞城莫家岗居住。不过不久之后,他又迁居中堂蕉利,死后却葬在了茶山卢边村。据载,莫肖叟曾捐巨资协助宋朝边防,并上书《平边策》,因此受封朝奉大夫。再后来,莫肖叟第二子莫猛后人于元、明期间,先后移居大朗莫岭头、桥头岭厦与大洲等地。
    入莞始祖后人曾当越南国王
    东莞莫氏可谓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入莞始祖莫肖叟的后人中有一个叫莫登庸甚至当上了安南(今越南)的国王。从清末探花陈伯陶编的《东莞县志》,还有《安南通志》、《广东文史资料》等史料的记载中可以发现,他一生的传奇色彩让人不能不提。
    莫登庸原籍东莞中堂蕉利北坊,父莫萍。据记载,莫萍能文,萍乃漂泊不定之意,所以莫萍很可能只是他的戏名而已。莫萍在明朝正德年间流落安南国海阳道宜阳县古斋社,不久就生下了莫登庸及莫橛。当时安南国王黎浚,见莫登庸神勇过人,非常喜爱,便封他为天武王都指挥使。黎潆即位后,封他为武川伯。后来殿监陈杀了黎潆,自立为王。登庸便联合黎氏大臣起兵攻陈,杀了陈之子及党羽陈遂,并与群臣共拥黎潆之子黎椅继位。登庸因复兴黎氏政权有功,被封为武川侯。
    但莫登庸并不甘位居人臣。不久,莫登庸就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逼黎椿让位,自封为太祖,改元明德。可惜仅过了两年的时间,在1529年,莫登庸便让位给太子登瀛。再后来,由于莫、黎两姓之间多有战争,莫登庸便到广西镇南关向明朝求封,明朝下诏封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可以世袭。
    地理志
    桥头莫氏有8000多人
    桥头镇莫氏是莫肖叟第二子莫猛后人,元、明期间,分别从大朗莫岭头、麻涌蕉利迁居桥头岭厦、石水口与大洲等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目前在桥头镇有莫姓人口8000多人,占了该镇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占了东莞市莫姓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岭厦有800多人;石水口有3000多人,大洲有3000人左右,其余有部分分散在镇区各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22: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其他地方莫氏

    东莞始祖莫肖叟有七个儿子,名威、猛、勇、韬、略、辅、弼。其中,除了二子莫猛后裔迁居在桥头外,大子莫威裔居蕉利祖宅,后代分支厚街河田等处,三子莫勇后人迁居高埗等地,四子莫韬后人移居麻涌、莞城之北门与西门等处,五子莫略后人迁居下边、板桥等处,六子后人移居茶山寒溪水等地,七子莫弼后人迁居塘厦等地。目前,在东莞姓莫人口有30000多,桥头外的厚街、麻涌、高埗、塘厦、中堂、茶山等镇区有20000多人。

    钩沉

    莫氏得姓始祖:颛顼

    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传说,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二十岁。帝颛顼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色黑,五行属水,因此古人说他是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他即位后,严格遵循黄帝的政策行事,使社会安定太平。据说颛顼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

    后世忆访

    桥头公社曾被戏称为“莫家公社”

    ●受访人:

    莫树材,《石水口》编著,桥头文史资深人士

    莫树人,桥头莫氏后人,《莫氏溯源》编著者

    记者:为什么最早入粤的是莫藏用,但后人都尊称莫宣卿为广东始祖?

    莫树材:也有后人尊称莫宣卿的父亲莫让仁为一世祖,他为二世祖。但其实都公认是莫宣卿的后人,估计这跟他是广东第一个状元有关,名人效应。根据目前的统计,广东莫姓绝大多数是莫藏用后人莫宣卿的后裔。不过这里面有很多种说法。像我们东莞的莫氏,因为有族谱记载,可以追溯上去是莫宣卿的第八世孙莫肖叟迁来东莞。但某些地方的莫氏,尤其是没有族谱保留下来的,也只能追溯到他的系谱里了。

    记者:你们石水口村跟同在桥头的大洲村莫氏有什么关系?

    莫树人:石水口与大洲的祖先据说是亲兄弟,同在东莞河田出生,他们的共同祖先是莫猛,也就是入莞始祖莫肖叟的第二个儿子。宋高宗绍兴年间,莫猛与妻何氏从祖居的蕉利村迁居河田。后来,他随大儿子莫齐来到大洲村居住,另外,他有子孙经过大朗莫岭头再迁来桥头岭厦。据说当年在莫岭头居住时,因为人口越来越多,经过与同在这里居住的张姓邻族协商,留下土地给张姓族人发展,在元朝大德年间(大约1300年)就迁来了桥头岭厦。石水口的莫氏是从岭厦搬来的。

    记者:这两个村目前都是姓莫的吗?

    莫树人:石水口和大洲村绝大多数都是姓莫的。公社化时,曾因公社书记姓莫,副书记也姓莫,几个党委委员和公社干部,以及一些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都姓莫,桥头公社被戏称为“莫家公社”。

    记者:怎么会想都要编写一本关于自己姓氏的书?

    莫树人:寻踪溯源心愿始于少年,汇集编写桥头莫氏族史归于万年。这本书是从2002年开始汇编的,2005年完成。我产生追踪溯源、寻根问祖的念头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了,当时我在镇里印刷厂当工人,有一位姓罗的老职工拿了一本陈旧的《罗氏族谱》叫我帮他誉写翻印,虽然因为“文革”的到来,我没有完成这位老人的心愿,但这却引发了我寻找自己莫氏族谱的念头。几经周折,当年村里一位宗亲把莫氏族谱带到了香港收藏,才得以保存,后来带回来,了却了我寻找多年的心愿。多年来,我到过不少地方,在黄帝陵,我在当地一本《百姓宗源》的小册子里找到莫姓的起源:“以地为氏,颛顼莫阝城,后去邑为莫。”我还去了南雄珠玑巷,却未见莫姓的踪影,后来查阅了有关资料,才知道莫氏并非是从珠玑巷南迁的氏族。后来又收集到了广西一些宗亲编写的《莫姓系谱》。

    名人志

    莫宣卿 广东首个状元,莫氏始祖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莫让仁之子,生于834年。851年,年仅17岁的莫宣卿廷试第一,钦点状元,为广东第一个状元,所谓“甲第开南粤”,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玄宗皇帝赐诗曰:“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后出任翰林院修撰、内阁中书大学士、浙江台州别驾(刺史副职)等。英年早逝,谥孝肃,入封州乡贤祠。生有莫齐、莫楚、莫晋三子。虽然最早入粤者为莫藏用,但目前广东莫姓绝大多数是莫宣卿的后裔,故尊称其为始祖。(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莫遗 东莞莫氏一世祖

    莫遗(1089-1152年),字一钜,号肖叟,为莫宣卿第八世孙。宋时以上书献策纳粟助边授朝奉大夫。从广州移居东莞莞城莫家岗,后迁蕉利。配陈氏,生有七个儿子,名威、猛、勇、韬、略、辅、弼。后人迁居麻涌、桥头、高埗、塘厦、厚街等地。卒后与陈氏合葬于茶山槎岭圣娘岗,原有莫氏家祠建于蕉利,后毁于兵火。

    莫登庸 安南(今越南)国王

    莫登庸,公元1527─1529年为安南国王(今越南),原籍东莞中堂蕉利北坊,莫宣卿七世孙莫钝后裔。莫登庸先祖为蕉利渔民,父莫萍。据陈伯陶编的《东莞县志》载,莫萍能文,于明朝正德年间流落安南国海阳道宜阳县古斋社,后生下莫登庸及莫橛。当时安南国王黎浚,见莫登庸神勇过人,便封他为天武王都指挥使。1521年,登庸自称为太傅仁国公,统辖十三道水陆各军,左右朝中大权。1527年4月,登庸自称为安兴王。1529年年末,登庸让位给太子登瀛。

    莫雄谋 清代武进士

    莫雄谋,字洛臣,男,桥头石水口人。清代光绪二年丙子科见进士;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进士,蓝翎侍卫,云南曲寻守备。

    莫伯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

    莫伯治(1914-2003),东莞市麻涌镇麻一村向北坊人。193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工程院土木建筑系,是当代中国建筑界一位引人注目和受人尊重的建筑家。莫伯治设计的作品有广州北园酒家、广州矿泉别墅、白云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与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及广州艺术博物院。曾多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他获得第一届梁思成建筑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23: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弘济 清大理右评事

    莫弘济,字汝航,麻涌人。康熙十四年以进士第授江南蒙城令。莫弘济为官廉洁勤政,管治威严有方,上任不久即将“俗悍多盗”的蒙城“旧习顿改”。调任四川井研令后,深得蜀民爱戴,任职三年,便擢升为大理右评事。

    莫鸿秋与莫淦明 莫氏一门二杰

    莫鸿秋,号子亭,清光绪年间举人,后前往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广东公立政法大学教授、广州政法学校校长等,后被任为国民政府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历任汕头、肇(庆)罗(定)地方法院院长、两广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最高法院西南分院首席检察官等。其孙子莫淦明,生于1916年,著名精神病学专家,曾任广东省精神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和中山医科大学教授等职。

    轶闻志

    “冲天脚”打擂

    清末民初,石水口村出了个名拳师叫莫林盛,他身材矮小,却脚力过人,被称为“冲天脚”。一年,他到香港一个码头当教头,适逢一名外国佬在香港摆擂台。他经不住徒弟们的激将,便去打擂。那外国佬一看来的是矮小的中国人,便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来。没有想到,三个回合下来,外国人败北。莫林盛最后一记“冲天脚”出招奇快,外国佬猝不及防,被一脚踢中脑袋,杀猪般倒了下去。当时,莫林盛一脚踢倒外国佬的事曾惊动港九。

    武进士殿前随时应变传绝招

    莫家麒麟班有一耍大关刀的绝招———魁星勾斗。话说清代时石水口有一个武进士叫莫雄谋,当时他从武童生考上武秀才,再考上武举人,春风得意,连过数关。最后来到金銮殿,要在皇帝面前应试了。只见他胸有成竹,随即表演了拿手的莫家拳,接着考兵械,他手持八十斤重的大关刀忽而劈、砍、剁、刺,忽而提、撩、挂、格,刀光闪烁。大家正看得目瞪口呆之际,只见大关刀“当”的一声跌落地上。这一失手非同小可,轻者功名无望,重者欺君问斩。但莫雄谋临危不乱,一个撩脚把刀踢起来,随之飞旋。舞毕,行礼。皇帝和主考一致叫好。皇帝还问刚才踢刀唤啥名堂。莫雄谋领会主考官提示,说叫魁星勾斗。从此,大凡耍关刀的高手都有“魁星勾斗”这一招。

    历史存疑

    迁居石水口为哪一代?

    石水口莫氏一名世聪。据有关族谱记载,士聪是莫肖叟(东莞始祖)的二子莫猛的次子。“念二(莫猛字)祖生三子,长曰齐,居大洲;次曰士聪,居乌石岭(今岭厦);三曰士敏未详。”还有资料记载:“士聪是东莞第十代”、“由蕉利到河田再到大朗,分支到石水口应是十三、四代”。但在莫进义在宋朝写的《修谱序说》和李宗英写的《莫氏谱序》中,记录的却是东莞三世祖即士聪已经迁到“乌石岭、石水口”定居。那到底是哪一代就搬来石水口了呢?据石水口十世祖莫宗旺墓碑显示,他生于明代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卒于隆庆四年(1570年)。按二十五年为一代计算,石水口一世祖约为1246年出生(宋淳祐年间),以此推算,东莞始祖莫肖叟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卒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莫宗旺生于莫肖叟生日397年后,应为东莞第十五、六代,那莫士聪就该是东莞第六、七代,而迁居石水口的莫世善可应是东莞第十二、三代,时间约在1420-1430年间(明成祖永乐年间),如果是按年代计算,上述说法较为可信。但莫肖叟始迁蕉利是在公元1120年-1140年间,二世祖莫猛迁往河田应该在1140年后,而莫士聪迁移岭厦也在1295年后,其间相差155年,又如何解释士聪为莫猛次子?这些问题亟待研究。

    下期备选

    东莞孙氏、东莞柳氏、东莞杨氏、东莞梁氏(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联系电话:18602038620   E-m ail:nfdsbdgzz@ 126.com

    采写:南都记者 郑子龙

    摄影:南都记者 陈奕启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原文地址:http://gcontent.oeeee.com/c/45/c ... log/222/384548.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23: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屋顶上的萋萋荒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2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2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胜爷又出文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08: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出文章,是《南方都市报》3月16日的整版报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莫国胜 发表于 2011-4-8 08:48
不是我出文章,是《南方都市报》3月16日的整版报导。


作者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9: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胜兄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